让理论之树常青(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发布时间:2024-11-16 08:49:00 来源: sp20241116

  内容提要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里程碑,要紧密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学习运用邓小平理论。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守理论创新的魂和根,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度评价邓小平同志带领党和人民成功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邓小平理论的伟大历史功勋,对继续深入学习运用邓小平理论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让理论之树常青、事业之树常青”。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创造性地学习运用邓小平理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里程碑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最重要的思想财富,就是以他为主创立的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里程碑。”

  邓小平理论是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创立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在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指导下,我们党鲜明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系统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完整概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科学制定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一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理论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时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推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的十四大提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党和人民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邓小平理论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里程碑。坚持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我们党一百多年来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实践证明,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里程碑。

  紧密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学习运用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不是教条,而是指引行动的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继续深入学习运用邓小平理论”的重要要求,为我们紧密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学习运用邓小平理论提供了根本遵循。

  “完整、准确理解它的科学内涵、核心要义”。对科学理论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是正确贯彻和运用科学理论的中心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系统概括和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指出:“这些重要思想和论断充满唯物辩证法,体现了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彰显了邓小平理论的鲜明风格和独特魅力。”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对这些重要思想和论断,只有结合历史背景,注重整体把握、辩证把握,知其义又明其理,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才能正确用以指导实践。”我们要深刻认识到,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中的各个基本观点、基本原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内在联系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和运用中,始终坚持实践的观点、历史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注意从总体上、相互联系上和精神实质上去全面地、正确地把握,不仅要学习这一理论的科学内涵,而且要紧密结合其形成的历史背景;不仅要理解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而且要注重其中的内在联系。要真正把贯穿和体现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学到手,把邓小平同志的科学态度、创造精神和革命风格学到手。

  “要紧密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学习运用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邓小平理论同其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一样,用以长期指导实践的,根本在于其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毛泽东同志曾经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能片面引用个别词句,而要“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主要的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是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我们党之所以一以贯之地强调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因为这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凝结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正是依靠和运用这个精髓,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排除各种错误倾向的干扰又吸取各种失误的教训,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实现新飞跃。时代在不断前进、事业在不断发展。因此,创造性地学习运用邓小平理论,就要“既坚持邓小平同志基于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提出的重大结论、基本观点、正确主张,又善于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正确把握理论的精髓和实质,用以解决现实问题,做到坚持真理不动摇、指导实践不偏离”。

  始终坚守理论创新的魂和根,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邓小平同志说过:“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顺应时代要求,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以崭新的思想内容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一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揭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和科学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这些重要论断科学揭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开启了广阔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空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深刻揭示了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

  在新征程上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打开了广阔空间,也为新时代新征程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厚土壤。”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两个结合”,牢牢把握“六个必须坚持”,深入研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际问题,深刻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闪耀出更加璀璨的真理光芒。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10日 09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