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中东行:为维持“可控混乱”操碎了心

发布时间:2024-12-18 10:08:49 来源: sp20241218

  向长河(国际问题学者)

  新年伊始,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开启中东之行,访问国家和地区多达10个,包括土耳其、希腊、约旦、卡塔尔、阿联酋、沙特、以色列、巴林、约旦河西岸和埃及。这是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布林肯的第四次中东行。分析家认为,布林肯此行并非为中东安全与稳定而来,而是为维持中东“可控混乱”,以服务于美国的全球霸权和在中东的影响力。

  “可控混乱”原属物理学范畴,指在一个开放体系中,在“有序”和“混乱”两种状态之间,还存在“秩序失衡”和“可控混乱”的中间状态。冷战结束之后,该理论被引入国际地缘政治领域。“可控混乱”的核心思想是:美国应利用其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和全球动员能力,在目标地区和国家制造、复制和扩散混乱,摧毁其独立自主的基础,使之陷入混乱,从而维护美国的利益和安全。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信奉和平稳定至上,但美国反其道而行之,认为世界混乱对美国并非坏事,美应将“混乱”视为机遇,甚至主动制造“混乱”。当全球陷入“可控混乱”,美国成为“秩序之岛”,就可以从中获得战略利益。“可控混乱”为美国颠覆他国政权提供了理论依据。美国知名战略学者布热津斯基、人称“非暴力战争之父”的吉恩·夏普等,都十分推崇“可控混乱”战略。

  “可控混乱”理论的提出者之一史蒂文·曼曾通俗地阐明其中的道道:“我想表达一个愿望:我们应当接受加剧混乱和利用混乱的可能性,如果它符合我们国家利益的话,例如摧毁伊拉克的军事机器和萨达姆政权。我们的国家利益比国际稳定更重要。”

  数十年来,美国不惜破坏世界和平和地区安全,不断通过制造“可控混乱”以维护其全球霸权,与此同时,也让军工复合体长期从美国制造的战争、冲突和敌对中牟利。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当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军工复合体圈子里不少人“开香槟”庆祝。

  中东地区也是美国制造“可控混乱”的典型牺牲品。冷战结束至今,美国及其盟国先后发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这5场地区战争,看似是为“反恐”和“民主”,实则是服务于美国全球霸权和美国资本全球扩张需要。通过制造“可控混乱”,极大削弱了中东国家的发展能力,将其变成美国的资源供应国,以便进行贸易掠夺和攫取财富,进而控制全球的金融、军事和信息资源。那些遭受军事打击的中东国家,则日渐丧失自主发展能力,面临无穷无尽的苦难,沦为西方经济体系的附庸。

  在巴以问题上“拉偏架”是美国保持中东“可控混乱”的典型路径。巴以问题延宕数十年不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袒护以色列。美国口头支持“两国方案”,实际行动上却一边倒支持以色列的自卫权,无视巴勒斯坦人的生存权。

  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人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2.3万,加沙地区残垣断壁、硝烟弥漫、人员死伤的画面震惊世界。当务之急是停火止战,释放被扣押人员,保护平民和民用设施安全,开辟人道救援通道,重启对话谈判。这既是有关当事方不容回避的责任,也是国际社会应当努力实现的目标。但是拜登政府却对以色列军援不断加码,多次否决联合国安理会相关决议,近一个月来更是两次绕过国会“紧急”对以军售,并将航母编队派到地中海和红海为以色列“站台”。

  按照“可控混乱”理论,美国不希望看到中东地区和巴以冲突陷入“不可控”的烈度。所以,面对巴以冲突带来的外溢效应,美国人开始外交发力,布林肯展开穿梭外交,目的是让局势不能越过不可控之红线,损害美国利益。

  中东舆论认为,布林肯此行释放多重矛盾信号,令人怀疑其调停冲突的诚意和动机。一方面,布林肯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会面时要求土耳其为巴以和解作“积极贡献”,当天就飞往与土耳其有领土纠纷的希腊谈“军售”;另一方面,访问卡塔尔时,卡塔尔首相穆罕默德刚强调不希望用军事手段解决红海危机,布林肯转脸就在沙特严厉警告也门胡塞武装将面临“严重后果”。更令阿拉伯世界不满的是,布林肯访问以色列期间表示以方有“正当防卫”的权利,依然一副“拉偏架”的姿态。

  表面上看,布林肯穿梭外交为中东“操碎了心”,但其所作所为恰恰体现了美国的用心:巴以冲突及其外溢效应不能步入“不可控”之状态,让中东地区维持一定程度的混乱,恰恰契合美国“分而治之”的战略。所以,只要美国继续“捣糨糊”,中东乱局就难有结束之日。(北京青年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