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7 13:28:35 来源: sp20250107
中新社 台北11月6日电 题:柳州螺蛳粉飘香艋舺
中新社 记者 陈小愿
周日下午不到五点,距离台北艋舺龙山寺仅一百余米的柳州螺蛳粉店内已坐满食客,门口候位民众排起队,不时还有外卖员取餐。
“现在平均一天可卖一千多碗,十多年前刚开店时每天只卖出三四碗,当初邻居看店名还以为是五金店。”柳州螺蛳粉店老板韦晴雯近日在台北接受 中新社 记者采访时说。
11月5日,台北万华区的柳州螺蛳粉店,顾客络绎不绝。 中新社 记者 陈小愿 摄韦晴雯1999年从广西柳州嫁到台湾,因思念家乡菜味道,于2010年开店经营螺蛳粉。“当时台湾还没有螺蛳粉店,我想把家乡美味带过来,应该会有人喜欢。”她说。
螺蛳粉食材包括花生、酸笋、豆角、木耳等,需用螺蛳、猪骨头等熬制汤底。“真材实料最重要。”创业初期,韦晴雯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寻找劲道的米粉,以及螺等原料。为烹制出地道家乡味,起初她从大陆购买部分食材,并到台东、花莲等地采购野生螺。
为适应台湾民众口味,韦晴雯不断改良,减少汤锅辣味,少油少盐,并陆续推出加牛肉、猪肉、鸭掌等不同食材的螺蛳粉。
在顾客口口相传及媒体报道下,开店半年后,螺蛳粉店有了起色。夫妻俩在万华区经营的店,如今雇了十位员工,并在大安区开了分店。
11月5日,台北万华区的柳州螺蛳粉店内,老板韦晴雯正在制作螺蛳粉。 中新社 记者 陈小愿 摄有云林、彰化等地民众专程开车来品尝,大陆游客来台时也会光顾,还有海外游客慕名而来。
生意红火起来,店里也提供了外卖服务。因此近年新冠疫情对餐饮业造成冲击时,韦晴雯的店仍平稳运营。
不过,今年1月,台当局突然宣称,大陆制作的米粉等粉条类产品不准进口。这个消息让对米粉品质有要求的韦晴雯好几天睡不好觉。
为做出家乡那样劲道的米粉,5月,韦晴雯花了约15万元人民币从大陆引进米粉制作设备,并多次前往柳州学习技术。
近来,她每天早上八点到米粉店研究制作工艺,晚上六点到螺蛳粉店。“估计下个月就能实现米粉自给自足。”
万华店内墙上,除螺蛳粉的简介,还贴着广西地图。韦晴雯说,常有顾客询问她家乡情况,地图可以辅助了解。
11月5日,台北万华区的柳州螺蛳粉店内,顾客正在用餐。 中新社 记者 陈小愿 摄来台20多年,韦晴雯经常返乡探亲,“每次都感觉日新月异”。近两三年,不少柳州嫁来台湾的姐妹也开起螺蛳粉店。她认为这是好事,“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家乡美食”。
有朋友及网友建议她通过网络直播推介家乡美食。她近期学习了相关课程,“以后有机会会尝试”。
工作之余,韦晴雯爱好游泳,近年多次参加泳渡日月潭活动,还考取救生员执照,热衷公益。向往自然的她,如今在台北拥有一块菜地。忙里偷闲时,会去种菜和喂养鸡鸭。
去年以来,韦晴雯开始思考研发袋装螺蛳粉。“希望制作更多口味,让各地朋友可以将美味带回家。”她说,“到时肯定会有地道的柳州口味。”
韦晴雯见证了两岸交流络绎于途的时期,也为近年大陆民众赴台旅游受阻而难过。“希望两岸关系好转,那样对两岸民众都好。”她说。(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