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变化)科技治疗草原“牛皮癣” 满都拉家变了样

发布时间:2024-12-27 20:08:38 来源: sp20241227

   中新网 兴安盟8月28日电 题:科技治疗草原“牛皮癣” 满都拉家变了样

  作者 张玮 周新育

  初秋的清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中旗好腰苏木镇,温湿的空气中夹杂着牧草的清香。翠绿的柠条、樟子松像星星一样镶嵌在沙地里,沙丘上方方正正的草网格清晰可见,一排排绿油油的紫花苜蓿在“留白”的沙地上涌动着绿意……

  牧民满都拉穿梭在这样一片林丰草茂的生态绿洲中,黝黑的面庞满是笑意。

图为满都拉查看紫花苜蓿长势。 张敏杰 摄

  好腰苏木镇位于科尔沁沙地的最北端,满都拉的家就在这里。曾经,这里是“黄沙遮天日、牛羊无草食”的盐碱地,当地人都戏称这里是草原上的“牛皮癣”。

  “那时候春天怕刮沙,夏天怕下雨,好不容易立住的那点青贮,都涝在了盐碱地里。”回忆起曾经,满都拉一脸愁容。

  2022年,在中组部等六部委的协调支持下,16名科技帮扶人员组团来到科右中旗,通过实地调研科尔沁沙地治理和草牧业发展情况,为科学治沙提供智力支持。

  他们选出适宜在科右中旗栽培推广、产量高、品质好且利用率高的优良饲草品种,并通过技术赋能,将牧草进行收割,调制干草,统一出售,为集体经济收入注入新动力,促进科右中旗优质牧草产业的蝶变和新生。

  “在荒地上种草能种出啥名堂啊!”起初,对于盐碱地上种饲草的这一想法,满都拉和乡亲们一样并不认同。

  “紫花苜蓿是优质的牧草,不仅能够防风固沙,而且草质柔嫩多汁,适合喂牛喂羊,每6至8周就可以收割一次。”在中央组团式帮扶科技特派团的耐心讲解和精心指导下,听劝的满都拉在自家种下了一片46亩的试验田。

  “今年第一茬紫花苜蓿一共打了16捆,按照每捆能达到800斤、一年收3茬计算,能省出4万元左右的养殖成本。”看着曾经的不毛之地焕发生机,满都拉满心欢喜地说,“盐碱地上种饲草,不仅降低了养殖成本,还提升了养殖效益。现在我家存栏的40多头牛,个个膘肥体壮,年底赚个40万元不成问题。”

图为王显国(左三)告知满都拉(右一)后期施肥注意事项。 张敏杰 摄

  走进好腰苏木镇优质肉牛饲草资源开发与高效利用技术示范基地,牧草茂盛,长势良好。

  “我们目前正致力于旱作雨养饲草种类的筛选,以及提高优质饲草的转化率和利用率。”中央组团式帮扶科技特派团牧草产业组组长王显国告诉记者,截至目前,特派团在科右中旗共开展实地考察110余次,引进改良新品种10个,指导建立科技示范基地3个,推广紫花苜蓿与饲草燕麦水肥一体化技术7800亩。许多农牧民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态度已经从观望变成了信赖。

  2024年,科技特派团牧草产业组围绕科尔沁沙地治理,创新盐碱草地饲草种植课题项目。他们对好腰苏木镇3615.31亩裸露沙地精准施策,科学制定最优植被空间布局种植方案,打造100亩盐碱草地饲草种植示范区,通过试种碱茅、田菁等10余种饲草品种,进一步改善了饲草品质、优化了土壤结构,成功治理了3358亩裸露沙地。

  如今,放眼望去,一片绿色的紫花苜蓿带来了好风景,也带来了好“钱”景。满都拉不禁感叹:“美丽的科尔沁草原又回来了!”(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