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合作精神是迫切的时代之需

发布时间:2024-11-19 01:50:18 来源: sp20241119

  【导读】当前世界正处于重要的历史转型期,面临复杂挑战,充满不确定性。地缘政治矛盾、科技治理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特别是中美竞争加剧,令全球走向分裂、冲突的风险上升。国际社会,特别是欧盟和中国应该推动合作,通过增进对话与互信避免极化,共同应对这些挑战。

  当前,国际地缘政治形势日趋紧张,我们面临着如此多的危机,国家之间又存在着众多误解,这个世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挑战。

  首先,危机爆发的频率有所上升: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到2001-2002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再到2007-2008的次贷危机、主权债务危机,以及最近几年新冠疫情引起的经济衰退和严重的通货膨胀。此外,乌克兰和加沙等地的冲突再度升级。在西方社会,选民们纷纷支持民粹主义的诉求,并以愤怒的态度表达对现状的不满。

  与此同时,我们正在见证一场前所未有的全球变革:从地缘政治的视角来看,中美之间存在对抗;在科技领域,特别是人工智能领域,出现了颠覆性的技术;在环境问题上,气候变化带来重大挑战,尤其是全球南方国家面临严重威胁。我们已经意识到这些变化带来的深远影响,尤其在人口迁移方面,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了人类的生活,还改变了国家之间的关系。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两大因素可能会导致紧张局势升级。首先,军事力量的使用不受约束,而频繁的军事干预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状况,如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以及2021年在利比亚的军事行动。此外,国际法的权威也受到了严重挑战,2014年和2022年的两场俄乌冲突,以及以色列自1948年以来对联合国决议的无视,都削弱了国际法的影响力。这些争端通常与领土有关,同时也涉及到身份认同问题,有着深厚的文化和历史渊源,对于争端双方来说,这些都是关乎生死存亡的重大议题。

  第二个要考虑的因素是国际体系的两极分化。近年来,中美之间的竞争日渐激烈,尽管许多国家坚守了不结盟或多边结盟的原则,但仍有一些国家被迫“选边站队”,造成了国际体系的两极分化。这其中除了战略上的考量外,还有经济、商业和技术上的原因。如果我们不加以警惕,冲突升级以及两极分化的风险,会让各大势力集团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从而进一步加剧世界的分裂。

  这些矛盾在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南海等地最为突出,美国建立了四边安全对话 (Quad) 和AUKUS等新联盟来巩固其在该地区的地位。与此同时,中国也通过发起“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旨在应对当代全球挑战的全球安全倡议,以及加强与俄罗斯关系等方式,扩大地区影响力。

  我们应当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理解这种错综复杂的局面。全球化的放大作用催生了大量的相互依存关系,但也随之带来了不断增加的风险,将我们推向一场无边界的“全球战争”。这种风险在一个极度脆弱的世界中尤为明显。在国家层面,我们缺乏能够调和这种不平衡状态的领导力;在全球层面,多边体系存在缺陷,不仅受到联合国安理会大国否决权的束缚,还因代表性不足而备受指责。

  最后,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这是因为我们正处于重要的历史转型期,其一大特征就是去西方化和去全球化的双重趋势。此外,颠覆性技术可能会威胁到传统经济体系的运作模式,这些技术变革将触及所有领域,包括数字化、大数据、物联网、量子互联网、5G通信以及机器人技术。所有的战略领域,如国防、能源、健康和教育等,都将受到影响。这种技术压力不仅给就业市场、国际贸易、代际公平,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平衡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还可能催生新的投机泡沫,并触发有利于大国的垄断周期。

  面对这些破坏稳定的风险,国际社会有责任行动起来。欧盟应致力于缓解各大集团之间的紧张关系,欧洲和中国应探寻新的合作方式,为构建新型全球化模式开辟一块“试验田”。对于新兴国家来说,为了保护本国利益,防止权力两极分化,可以建立类似金砖国家或上海合作组织这样的国际合作机制。从气候安全,到食品和能源安全,再到金融安全,各个层面安全的实现都需要合作精神,由所有国家来共同构建抵御风险和动荡的最佳防线。

  这种国际合作精神要致力于实现国际和平、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无论是对抗恐怖主义、防止核扩散,还是推动和平解决冲突,合作都是有效实现多边主义的必要条件。这种合作精神不仅应体现在国家和多边层面,还应当深入商业领域。各国应遵守共同的规则,并在贸易投资和市场准入方面坚持互惠原则,以彰显合作精神。这种框架尤为关键,它不仅能遏制保护主义的升级,还能避免在太阳能板、电动汽车电池以及半导体等战略性领域爆发贸易战。

  互惠和对话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核心因素。在这个至关重要的时刻,无论我们面临的挑战有多么棘手,欧洲和中国都必须携手解决这些问题,找到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的解决方案。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对话,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迫切需求。

  本文英文版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英文版标题为 "Complementary keys"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