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端稳粮食安全饭碗 实现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11-26 06:18:54 来源: sp20241126

收割机行驶在稻田里。人民网记者 刘宾摄

收割机行驶在稻田里。人民网记者 刘宾摄

大湖之南,鱼米之乡。

冬日暖阳下, 三湘大地一派生机盎然。

在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播种下去的油菜籽已经抽出了绿芽,预示着来年的好“丰”景。

湖南农业部门提供的信息,2023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7145.3万亩,粮食总产量613.6亿斤,连续三年超过600亿斤;夏收油菜种植面积2222万亩,总产258万吨,创历史新高。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湖南早稻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1位。

作为农业大省、中部粮仓,湖南扛稳扛好粮食安全责任,确保“中国饭碗”端得更牢更稳。

科技创新更丰富

长康集团全自动化的车间。刘俊慧摄

长康集团全自动化的车间。刘俊慧摄

岳阳湘阴县的长康绿态粮油生物科技项目厂房内,今年8月新建的全自动稻米深加工生产线已投入使用。

利用液压翻板进料、在线凉米、红外线探测仪选品等先进技术,大米进仓、加工、副产品收集等工作全部由机器人承担。

通过PLC数字化智能控制,从稻谷进仓、加工、副产品收集、分工段和电脑控制,只需要2个工人,就可日产大米200吨。

“不仅如此,通过深加工,我们可以把大米生产的边角料和副产品有效回收,真正实现物尽其用。”长康实业董事长谭光辉表示,科技创新,能将稻壳、米糠、碎米等副产品充分利用,挖掘稻谷加工附加值,提高粮食的利用效率。

谭光辉介绍,长康绿态粮油生物科技项目建成后,提升粮油加工规模和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生产水平,并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劳动就业,可实现年产10万吨精米及其他深加工产品、推动副产品深加工发展,年新增销售收入15.2亿元。

科技创新带来的变化增长,可见一斑。

从田地实时监测,到数字农业中心监控,从系统分析土壤墒情、虫情、苗情、灾情等信息,到智能控制水肥一体系统……农业的数字精细化管理越来越普遍。

通过引导龙头企业开展技术革新,依靠创新驱动,推动传统粮油产业向现代化粮油产业转型,湖南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运用,有效提高了粮油产品的产出,实现了节能降耗、降本增效。

依靠科技创新,加快副产物综合、全效和梯次利用。湖南助农米业开展人工智能靶向碾米技术研究,实现了人工智能精准保留谷物营养,有效降低稻谷加工过程3%-5%的损耗,成功生产出精准保留稻谷糊粉层与亚糊粉层的营养大米,突破大米适度精准加工“卡脖子”技术难题,其中在线检测和多级协同靶向碾米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校建立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推动“产学研政”有机结合,让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生产力。

目前,全省拥有稻谷及副产物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重点实验室等重要研发平台,187家粮油企业建立了企业研发中心,11家企业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40多家粮油企业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绿色仓储更智能

湖南金山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开慧粮库。刘俊慧摄

湖南金山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开慧粮库。刘俊慧摄

位于长沙县的开慧粮库1号粮仓内,2300余吨金灿灿的谷子,铺满700多平方米的平房仓,空调、通风窗、测温线等低温储存设备齐全。

“每个仓都安装了200多个测温点,当仓内温度超过30℃,系统就会自动报警,提醒工作人员通风或开启空调。”湖南金山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军介绍,公司在粮库关键点位都安装了高清摄像头,实现整个粮库监控全覆盖,依托“星城智粮溯源”系统,可以追溯每一批粮食的入库时间、品种、品质等,确保质量源头可查、质量变化可追溯、销售流向可追踪。

储粮害虫诱捕灭杀器、分体式谷物冷却机、储粮生物危害早期检测预警系统……湖南金山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全面开展“智慧粮库”建设,在该库区,横向通风、充氮气调、粮面稻壳压盖和薄膜压盖等一系列“黑科技”的综合运用,实现了优质稻保质保鲜储藏。

藏粮于地,更要藏粮于技。

湖南大力推广低温绿色储粮技术、物联网技术,开展仓房光电一体化和智能化改造,降低储粮药物用量,实现优粮优储。

“十四五”期间,通过政府引导、专项支持、企业投入原则,按照优先省级储备粮承储库、市级中心库,逐步向县级骨干库拓展分批建设的原则,提升改造低温准低温储备仓容350万吨,实现地方储备粮库全覆盖。2022年,省级财政安排资金支持低温绿色储粮标准化建设,2023年,下达省级专项资金1165万元,支持国家认定的低温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单位进行建设,为下一步全省全面铺开做技术准备。

通过主推粮情测控、低温储存、气调储粮、信息化监管等一系列新技术,粮食储存更安全、品质更优良、损失损耗更小。

这些创新技术不仅保障了粮食的安全和质量,更有力地推动了绿色仓储的发展。

品牌提升更显著

在长沙的各大商超,“克明面业”总是摆在粮油区很显眼的位置。

“我们湖南人都知道这个牌子,是我们湖南自己的品牌,也是我们买米面的首选。”正在超市购物的顾客告诉记者。

克明食品,是湖南培育成长的本土粮油品牌,也是“中国挂面第一股”,开发了挂面、熟湿面、非油炸方便面、方便米粉等产品,为消费者熟知喜爱。

湖南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省,在确保国家粮食数量安全的同时,注重粮油品种品质品牌的提升,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举措,着力打造品牌,重塑了湖南“鱼米之乡”的金字招牌。

“湘”字号粮油品牌矩阵基本形成,全省涌现出一大批米、面、油、杂粮、粮机装备等粮油类的头部企业,鼓励引导“金健”“道道全”“克明面业”等龙头企业品牌做大做强。

目前,全省有11个品牌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26款产品获评“中国好粮油”称号,获评数量位列全国第四。“南县稻虾米”继2019年获评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后,2022年获评特别金奖,品牌价值达231.1亿元。

近年来,湖南以实施“湖南优质粮油工程升级版”“粮油千亿产业工程”为抓手,积极探索“品牌引领、订单引导”的产业发展模式,推动全省粮油产业取得了可喜的变化和发展。

湖南省粮储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覃世民介绍,湖南正全力推进以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为主要内容的“五优联动”,从全链条发力,着力打造湖南优质粮油品牌。目前,全省粮油优质品率已达到70%,有力地推动了粮油产业的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科技引领,提升粮食质量和产量,同时,“湘”字号粮油品牌的崛起和绿色仓储的推进,注入新的活力,在湖南,粮食产业正在经历一场以科技创新、绿色仓储和优质品牌形成合力的高质量发展。

(责编:罗知之、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