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5 07:40:12 来源: sp20241225
代表团成员在梁家河村参观走访。
代表团成员在古北市民中心昆曲教室学习昆曲手势。
触摸陕北窑洞、走进绿水青山、远眺浦东繁华、近观前沿科技……近日,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邀请国际民间人士代表团来华参观访问。一周多时间里,来自坦桑尼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南非等国的代表走进延安、上海、安吉、宁德、正定等地,了解中国历史文化,领略中国发展变迁,畅谈对中国发展的感受和期待。
“开始了解中国一路走来的历程”
秋日的延安,天朗气清。
进入延川县文安驿镇,绕着平整的山路走上几道弯,就到了梁家河村。代表团访问的第一站,是梁家河村史馆。
展馆内,曾经的石磨、铁铲、木耙等一一陈列;展板上,梁家河村大事记和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图引人注目,一个乡村的发展史呈现在代表团眼前。
坦桑尼亚西米尤省省长、尼雷尔领导力学院2022年南部非洲六姊妹党中青年干部研讨班班长雅哈亚·埃斯迈尔·纳万达看得格外仔细,不时举起手机拍照记录。
“2014年,我第一次来中国时,去的是江西南昌。此次再访中国,来到梁家河村,我开始了解中国一路走来的历程,更加明白了中国艰苦奋斗的历史。”纳万达说,“坦桑尼亚也有广阔乡村,这一点与中国有共通之处。我希望把中国推动乡村发展的经验和故事带回坦桑尼亚,更好为人民谋福利。”
沿着山坡继续前行,几孔窑洞出现在眼前。屋外的玉米棒、红辣椒,屋内的毛毡褥、土炕头,记录着梁家河曾经的岁月。代表团成员细细抚摸窑洞的土墙,认真打量屋内的陈设,对“六六粉”“抿节面”等产生了强烈兴趣。
“一座窑洞就是一座博物馆。我们从这座博物馆中看到了一代代中国人的承诺与奉献。正是这样的接续奋斗构成了中国发展的基础。”巴基斯坦学者、全球化智库研究员明竺说,“中国对于乡村历史的保留和传承令人印象深刻。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络绎不绝的参观者,人们对历史的热爱和尊重溢于言表。我想,正是对历史的共同记忆增强了人们的凝聚力、团结心和责任感,鼓励着人们不断为美好生活努力。”
“感受到中国现代化城市发展的脉搏”
从延安出发,一路南行,代表团来到此行的第二站,上海。
工作日的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人头攒动,不少市民前来参与社区活动。代表团成员也加入其中,逐一参观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涉外政务服务平台等事务受理窗口以及“宝贝乐园”、老年助餐服务点、昆曲教室等便民设施。
参观过程中,古北市民中心的“天空书苑”吸引了南非非国大议会党团研究员、尼雷尔领导力学院2022年南部非洲六姊妹党中青年干部研讨班学员姆博洛·茜弗卡齐的注意。她向社区工作人员详细询问了居民自主借阅的制度和数字期刊的阅览方式。
“古北市民中心是居民的公共空间。在这里,人们既可以参与法治共治、办理业务,还能阅读和接触书籍、与孩子一起参与艺术和文化活动,这样的社区模式让人备受启发。”茜弗卡齐说,基层发展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北市民中心折射了中国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进步。“中国基层治理的成果值得我们持续学习和关注,相信中国基层的发展经验会帮助我们制定务实的政策。”她说。
在杨浦滨江,代表团一行参观了由工业遗存改建而成的景观岸线。一路上,代表团走过由百年明华糖仓改建成的居民公共服务空间、由“远东最大制皂厂”原址改建而成的咖啡馆、由杨树浦发电厂建成的杨树浦电厂遗迹公园等,了解杨浦滨江从“工业锈带”到“发展绣带”的发展历程。
在由祥泰木行改建而成的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内,马耳他玛格丽特中学“中国角”学生艾登·斯肯布里和父亲埃特尔伯特·斯肯布里在一个个旧址模型和老物件展品前驻足细看。埃特尔伯特·斯肯布里说,中国的城市发展成果令人振奋。马耳他也曾经历漫长的城市重建,多年来一直在探索更好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的办法。中国加强历史建筑保护和利用、推动历史遗存创造性转化的经验非常有借鉴意义。“现在,上海的滨江区域已经变成了现代化城市绿地,人们真正享受到了‘人民城市’带来的福祉,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中国现代化城市发展的脉搏。”
参观过程中,巴布亚新几内亚乒乓球国家队队员、上海体育大学中国乒乓球学院学员罗伊对杨浦滨江的建筑和设施如数家珍。这是他第五次到上海参加训练。在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罗伊在电子互动屏上用母语写下一行字:“上海在我心”。
“我在上海生活、训练了很长时间。这座美丽的城市已经成了我的第二故乡。”罗伊说。
“让中国的发展经验成为促进共同繁荣的有益借鉴”
旅程的第三站,代表团来到位于浙江安吉的余村。
20多年前,余村矿井遍布,炸山开矿造成的环境污染使得这里“山是秃头光、水成酱油汤”。为整治环境,余村停掉矿山,关闭水泥厂,绿水青山逐渐成为余村的新名片。
“余村的故事有魅力!这里由脏乱差的采矿区变成乡村旅游地,这对我们来说是一堂生动的生态课,对坦桑尼亚统筹采矿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很有启发。”纳万达说。
在安吉,代表团还参观了竹博园、熊猫馆,了解今日的安吉凭借竹产业富民、兴业的故事。
竹博园内,土库曼斯坦留学生、北京大学工学院能源与资源工程专业博士生撒普尔仔细欣赏竹制品。“我了解到,安吉正在推进‘以竹代塑’,用竹产业推进绿色低碳共富,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正是安吉的环境保护与振兴措施,让今日的安吉风光如此秀丽。”撒普尔说。
从安吉出发,代表团继续南行至福建宁德。在宁德时代的展厅,代表团成员详细听取讲解,了解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池取得的技术突破。
在宁德时代“麒麟电池”模型前,马耳他玛格丽特中学科学教师、“中国角”创办人马丁·阿佐帕迪仔细询问相关技术事项。“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取得的发展成果举世瞩目。不久前,中国科学家凭借锂电池相关研究获得了欧洲发明家奖,推动锂电池安全与性能方面的研究又上一级台阶。最近,我正在考虑在学校发起中国锂电池相关的研究课题,召集‘中国角’的学生一起讨论。”阿佐帕迪说。
在宁德的最后一站,代表团来到下岐村,听取连家船民搬迁上岸、安居乐业的故事,与当地渔民交流互动。
“从延安到上海,再到安吉、宁德等地,我们看到了为人民谋福利的措施和成果。一路走来,我感受到了人们作为主人翁的自豪感和参与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性。”茜弗卡齐说。
“通过这次访问,我不仅看到了中国的扶贫成果和乡村振兴,还见识了中国在科技和产业方面取得的进步,这无疑是一场大开眼界的旅程。”明竺说,“期待见证更多中国发展故事,希望能把中国的发展经验介绍给海外,让中国的发展经验成为促进共同繁荣的有益借鉴。”
(责编:杨光宇、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