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5 13:40:47 来源: sp20241225
新学期小学、初中启用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统编新教材 进一步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等学习内容
一年级语文教材延长拼音学习时间
秋季新学期即将开始,教育部近日宣布,全国小学和初中从起始年级(即即将升入小学一年级和初一年级的学生)开始启用新修订的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统编教材,并在三年内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新教材进一步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学习内容,增添了雷锋日记、戍边英雄等相关内容,同时降低了小学一年级的学习强度,包括延长拼音学习时间、减少规定识字量等。
新增雷锋日记和戍边英雄等内容
据教育部教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教育部2022年印发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提出每个学科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强调要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强化实践,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此次三科教材均以此为依据进行了修订,主要有三方面变化:
首先是全面系统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例如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全面呈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并结合相关学习主题介绍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
其次是进一步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学习内容。语文教材从《诗经》、诸子散文、汉魏古诗,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均有涉及,也有反映传统文化的现代文,全套教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文共353篇;增加红色经典篇目,新选入了《雷锋日记二则》《井冈翠竹》《我是青年》等课文;增选了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篇目,包括反映新时代航天员、戍边英雄、科学家、教育家、一线劳动者事迹和精神的篇目,如《航天员写给孩子的信》《“蛟龙”探海》等。
此外还进一步推进国家安全教育、法治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相关重大主题教育内容进教材。历史教材新增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对越边境自卫还击战等内容,也加强了劳动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等内容。
语文教材为一年级小学生减负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此次语文新教材着力为小学一年级学生减负,加强幼小衔接,降低了难度。
其中,一年级上册的课文从14篇减少到10篇,识字课从10课缩减至8课,识字量从300字调整至280字。同时优化识字写字编排,优先学习字形简单、构词率高、生活中常用的汉字,例如先教授字形简单的独体字“口、十”,再教授相对复杂的合体字“叶”,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汉字基础知识,提升识字能力。
同时,教材中的拼音学习时间也延长了:将一个“阅读单元”调整为“拼音单元”,“拼音单元”数量由原来的2个增加到3个;将难度较大的拼音课“i u ü y w”拆分为“i u ü”和“y w”2课。通过调整,拼音教学时间比原来增加1-2周,减缓起始阶段的学习坡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拼音学习内容。
总主编辟谣“大情景”“大语文”
对于即将启用的新教材,一些自媒体自行分析,在网上产生一些传言。对此,教育部统编本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近日在微博上发文予以说明,表示此次并非重新编写,而是按照课标精神在原版基础上进行完善提升。语文统编教材(初中)是按照“学习任务群”来设计教学单元的,但无须号称什么“大单元”“大情景”“大语文”,也不意味着全都要改为“群文教学”或“任务驱动”。
“之前网上屡有借我名义胡编和炒作的,这回澄清了,不是又要搞什么‘新花样’,并没有出现什么‘大变动’‘大语文’‘大任务’之类。老师和家长放心、安心,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实际,就能用好统编教材。”温儒敏强调说。
他还提出,不同的文体,阅读方法应当有所区别,授课的重点也不一样。老师要教给学生面对不同的文体、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比如,小说和童话不一样,诗歌和散文不一样,新闻和历史不一样,文学类阅读和实用类、思辨类阅读是有明显差别的。
文/本报记者 雷嘉 北京青年报
延伸
人教版艺术戏剧教材9月启用
北青报记者近日从人民教育出版社获悉,首套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艺术戏剧(含戏曲)新教材将于2024年秋季开学正式投入使用。据了解,本套教材分八年级上、下以及九年级上、下共四册。
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遴选了大量具有经典性、代表性、时代性的剧本片段、演出片段等材料,着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既有《破晓》《红岩》等革命文化题材的剧本围读与赏析,也有《桂梅老师》《深海》等讲述时代故事、记录时代声音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代表剧目,同时还融入了以京剧、昆曲为代表的优秀戏曲文化与《西游记》《山海经》等优秀传统文学经典。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艺术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例如在单元学习项目的模块设置上,既设置了以设计构思为主的“创意工坊”,也设计了以动手实践为主要任务的“制作工坊”模块。
此外,教材编写突出戏剧课程的综合性,围绕戏剧表演、戏剧导演、戏剧文学创作、舞台美术、戏剧制作等组织学习内容,并与语文、英语、历史、音乐、美术等学科相融合,跨学科设计项目式学习内容。教材栏目设置也兼顾了学校戏剧教育的普及性和戏剧艺术的专业性,由浅入深地设置教学内容,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戏剧课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提升艺术素养。 文/本报记者 张恩杰(北京青年报0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