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如画|探访山西晋祠古树名木:科技赋能 让“绿色古董”焕新生

发布时间:2024-11-19 04:37:01 来源: sp20241119

晋祠周柏。高雨晴 摄

   中新网 太原11月30日电 题:探访山西晋祠古树名木:科技赋能让“绿色古董”焕新生

  作者 高雨晴

  走进中国现存最早皇家园林晋祠,圣母殿一侧,屹立着一棵栽种于周代的柏树。作为“活文物”的它,是晋祠悠久历史的“见证者”,历经3000余年依然浓荫疏影,枝干苍劲。就在前不久,她入选全国“100株最美古树”。

  古树名木作为活的文物,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科学有效地保护古树名木,让这些“绿色古董”重焕新生?30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中国新闻网、山西省委网信办主办的“江山如画”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山西)采访团走进晋祠,了解“古树医生”如何为千年古树“问诊把脉”。

  晋祠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跨越时代最久远、保存最为完整的的唐宋祠庙式古典园林。除保存有数量丰富的古建筑、彩塑、碑刻、楹联匾额等之外,这里还保存有许多珍贵的古树名木,数量达到122株,包括侧柏、圆柏、楸树、油松、银杏、国槐等14种。其中,千年以上的就有29株。

圣母殿东南侧,一株宋代种植的“螺旋柏”,因姿态奇特颇受游人青睐。武俊杰 摄

  这些千年古树正是晋祠历史的见证。晋祠博物馆馆长郭保平介绍,今年,晋祠博物馆对这122株古树进行日常保养,近期集中力量对42株古树开展树体保护工作,目前正在对12株古树进行根部复壮。

  据了解,工作人员首先按照“先濒危、后一般”的保护原则,依次进行古树保护复壮工作,包括定向引根复壮、立地环境改良等。其次,对树体空腐、容易发生倒伏、主枝容易发生断裂的树木进行树体保护工作,如树体防腐固化、树洞修补、增设支撑或牵拉装置等。最后,对所有古树进行日常保护、养护、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晋祠博物馆园林部主任白凯文告诉记者,“我们通过‘千年古树无损检测技术’,利用雷达监测等装置,对树洞和根系进行扫描,相当于给古树做了一个‘B超’。再根据扫描结果,为古树健康生长制定科学有效的复壮方案。”

  近年来,晋祠博物馆持续对古树名木开展调查、登记、建档等工作,全面掌握古树名木资源现状。针对馆内古树进行科学的探索和研究,摸索出一套适合古树保护的新技术和新措施。目前,晋祠博物馆古树保护率达到100%,复壮率达到85%。

近日,晋祠博物馆被授予“山西省古树名木保护科研示范基地”称号。高雨晴 摄

  近日,晋祠博物馆被授予“山西省古树名木保护科研示范基地”称号。白凯文说,希望将古树保护技术和经验推广出去,同时引进更多科学先进的专业技术,更好地保护古树。

  千百年来,古树与古建交相辉映,见证了晋祠的历史变迁。圣母殿东南侧,一株宋代种植的“螺旋柏”,因姿态奇特颇受游人青睐;王琼祠两侧,两株500年树龄的银杏树,每年秋季吸引大量游客拍照打卡。

王琼祠两侧,两株500年树龄的银杏树,每年秋季吸引大量游客拍照打卡。高雨晴 摄

  “古树名木是悠久历史的见证者和讲述者,是历史的活化石,是不可再生的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古树,就是在保护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历史和我们的自然。”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院长曹维明说。

  “江山如画”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山西)由临汾市委宣传部、临汾市委网信办、太原市委网信办、晋中市委网信办、中国新闻社山西分社、 中新社 国际传播集团山西分公司共同承办,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支持。(完)

【编辑:钱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