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1 05:29:18 来源: sp20241231
“我们的入住率从未低于90%,目前的空余床位只剩下您刚刚看过的那两张了。”在带领记者参观后,北京市丰台区某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表示。4月19日至20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北京地区多家老年公寓、养老院及养老服务中心发现,养老市场呈现出“市场需求旺”“产品供给相对滞后”等特点。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共计2.97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1.1%,预计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大关。发展银发经济日益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着力点,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与社会的广泛关注。
2024年1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也是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意见》聚焦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提出了26条政策举措。
4月17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苏社表示,“下一步,发改委还将组织各地实施一批专业化、规模化的医养结合项目,带动提升养老服务的整体水平。”
政策相继落地显效
“银发经济对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教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银发经济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
近年来,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对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作出相关规划。例如,《“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综合运用规划、土地、住房、财政、投资、融资、人才等支持政策,引导各类主体提供普惠养老服务,扩大供给,提高质量,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提升基本养老服务便利化可及化水平,依托和整合现有资源,发展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或为老服务综合体。
各地也因地制宜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以北京市为例,202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北京市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北京养老服务供给体系。
目前,相关支持政策已陆续落地并显效。
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某养老院中,记者注意到,该养老院与街道政务服务中心位于同一栋建筑内。“我们是公建民营的。”对此,该养老院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称,养老院的经营场所由政府提供,企业在运营养老院的过程中也会得到所在街道的支持。
另一家公建民营的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中心内入住的老人基本来自该街道。除了收住外,中心还为周边的老年人群体提供社区餐厅、老年学堂等多种服务。
此外,还有一些养老机构享受到财政税收方面的支持。上述北京市丰台区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在获评三星级养老机构后,该机构除了享受免税的待遇外,还可以获得由北京市民政局提供的运营补贴。
还需多方面发力
记者在探访中注意到,除床位供应紧张外,经营成本高、护理人手不足等问题也普遍存在。
一名养老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一名护工需要同时照顾三名到四名老人,一天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现在的护工数量是我们能负担的极限了。”该工作人员对记者直言,考虑到经营成本,护工人数难再增加。
居家养老服务行业同样存在人才短缺情况。记者致电一家提供老年人上门医疗及照护服务的机构了解到,目前人员紧张。“目前我们护士和助浴师的时间表都是排满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老人助浴服务需要提前一周预约,如果需要特定时间提供服务,预约时间更得提前。
洪涛表示,目前银发经济相关供给相对滞后,行业发展面临多重痛点。由于银发经济具有微利性的特点,资本和企业投资意愿不高。同时,还存在产品和服务质量有待提升、标准不健全等问题。
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认为,当前,银发经济市场主要问题在于供给不够完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针对老年人的产品和服务种类相对有限,很难全面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面对上述问题,《意见》提出,要聚焦多样化需求,培育潜力产业,强化要素保障,优化发展环境。具体而言,包括开展高标准领航行动、完善用地用房保障、强化财政金融支持、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
刘苏社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贯彻落实,围绕扩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三个方面不断改善“一老一小”服务。2024年,我国还将进一步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一老一小”设施服务体系的建设。
未来应如何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并推动政策落实落地?对此,付一夫建议,一方面,要发挥政府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积极探索养老产业福利性消费与商业化运作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充分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力量;另一方面,要继续完善并创新养老产品与服务,在产品领域,针对老年人的消费偏好和新趋势来丰富产品供给。
(责编:申佳平、陈键)